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历史及发展情况
1949年11月15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黔五兵团解放贵阳,同月22日成立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,下设6个接管部。24日,建设接管部接管了民国贵州省建设厅及其下设机构。接管后,化验室仍为建设厅内设机构,计人员七人,药品、仪器1300余瓶、件。七人中能查到名字的有朱学范、易自立、任建生、胡嗣仁、朱乐康。
1949年初,徐采栋从法国格罗布电化电冶工业学院获博士学位回国,拒绝了国民政府让他去台湾的要求,怀着开发贵州金属矿产资源的热情到贵州大学任教。1952年11月,徐采栋先生调任贵州省工业厅化验室主任。文献记载当时化验室已有相当的规模,人员17人,技术室主任、军代表胡连成,副主任徐采栋,化验室主任徐采栋(兼),副主任朱学范,技术员张雪安,易自立、胡嗣仁、朱乐康、李相吉、吴德灿,助理技术员王俊生、窦智、丁成斌、实习生蔡少礎,文逸馨、黄永铭、工友徐国志、刘国安。有各实验用房10余间,各种仪器、设备近2千件、瓶。
1956年工业厅化验室更名为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。
1958年12月28日,中科院贵州分院成立,工业厅工业综合研究所,中科院西南生态站等机构划归中科院贵州分院领导,是年新建或改建了冶金、机电、轻工、化工、工程物理、电子计算技术、半导体等研究所、室。
1961年10月,根据中央“调整、充实、提高“的方针,精简省属科研机构,撤销了中科院贵州分院。工程物理、电子计算技术、化工等所划归中科院西南分院(昆明);机电、土建、冶金等所并入贵州工学院;生物所、计量中心检验室由省科委直接领导。
1963年2月,省科委将计量标准所,中心检验室合并成立计量、中心检验室,1972年更名为省综合科学技术研究所。
1977年11月19日,贵州省委〔1977〕47号文件“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强科学技术工作领导机构的通知“,决定恢复重组贵州科学院,将省科委管理的综合科学技术研究所,省植物园划归贵州科学院领导。
1979年1月,综合科学技术研究所正式入贵州科学院建制,更名为“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”。
2012年7月贵州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文“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”正式更名为“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”至今。
2013年12月成立了第一届理事会、监事会。
2017年6月搬迁至白云区白沙路388号。